幸存偏误
成功的永远是少数,而媒体和新闻报道的就是这些少数人。系统性的高估了成功的概率。当不同的研究纯属巧合的得出相同的一个结论时,比如红葡萄酒和长寿。于是大家都认可这一观点,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游泳选手的身材错觉
好比电视上的化妆品广告一样,人们认为是用了化妆品之后,她们变得如此动人,但事实是,因为她们美丽所以才被选去拍化妆品广告的。远离成功自助图书,他们都是由天生快乐的人所写的,书中从头到尾都是好点子,但是对你不一定管用。因为倒霉蛋是不写这种成功的书的。
过度自信效应
传统的过度自信和利益人在激励下低估成本会使你觉得无所不能。但是请先认清自己再做决定。请对所有的预测持怀疑的态度,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专家的预测和建议,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是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能更好的认清形势,做出判断。
从众心理
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大家都在跑,你也会跑,马路上有许多人在驻足观看,你也会因此停下脚步,你去一个你不知道在哪里的地方看足球比赛,大家在往哪个方向走,你也会跟上去加入他们。不幸的是,只有最后一种情况是对你有利的。
纠缠于沉没成本
已经投入的东西成了继续做下去的理由,有许多理由支持你继续做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做出的投资而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事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互惠效应
这是一种出色的生存战略,互惠是风险管理,没有互惠,人类——还有无数种动物早就灭绝了。当然也要防止互惠的另一面:报复。
确认偏误(1)
我们容易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记住:事实不因被忽视而消失。我们不能只想着证明我们的理论是对的,而是要试图证明它是错的——有意识地寻找反驳证据。
确认偏误(2)
该死的是认识不到你已经犯了确认偏误,当然我们不希望我们的观点和信念被攻击的千疮百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对方拿着带消音器的枪向我们射击就听不见枪声。我们越来越多的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样更加深了确认偏误。试着说服自己,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
权威偏误
任何时候你都要有主见。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对比效应
魔术师能偷走你的表,是因为他对你身体的另一部位使劲用力。我们做的大部分决策都是建立在对比效应之上的。当我们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难以作出绝对的判断。
现成偏误
我们依照现实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是愚蠢的。某种东西重复的出现我们就很容易想到它们,并且不假思索的就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往往是这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反思。你身处一个陌生的城市,你的口袋里有另一个城市的地图,你却用它来指路,你宁可用错误的地图,也不愿自己毫无头绪。
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这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并且当你使用这个例子时,你会发现,不管怎么样,你都是对的。不过确实有那种情况,但是你要记住,所有这些情况,你应该能很快的看出结果。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
故事偏误
我们有时候突然“理解”了一件事情的始末,但其实我们只是对自己编了一个故事。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所有的一切我们都想办法把它们编成有“意义”的故事。破解的方法是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看看其中隐藏着什么。
事后诸葛亮偏误
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的决定。有时,你可以写下你的预测,之后再来看看对不对。同样,看历史时,你也要看当年的。事后,大家都会编故事。
司机的知识
知识分两种:真知识和司机知识。我们要的是那种经过大量时间思考的知识。认清你自己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不重要,你所要知道的是它的范围。真正有能力的人来到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外是要么说我不知道要么不说,而对于大部分人,你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控制错觉
这是指我们自己相信我们能控制或影响一些客观上不受我们所左右的东西。建议:请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你自己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上,坚定不移的只关注那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它的听之任之吧。
激励过敏倾向
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真正目的做出反应。很多时候,适得其反。
回归均值
一连长了三天的股票不会继续上涨,一直发挥完美的运动员不会继续取得优异的成绩。任何结果都会围绕着一个均值产生波动。
公地悲剧
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将更多的牛赶到公共地上进行放养,从而导致了公地被毁,解决方法主要有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在小范围内,道德的制裁至今有效。但是在一个匿名的社会里道德就没那么管用了。凡是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能私有化的东西,进行私有化,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简言之,对于每个人而言,损失小,收获大。
结果偏误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有点马后炮的味道。记住,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决定,如果结果不好,下次最好仍然这么做。
选择的驳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但是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作出更差的决定。思维混乱是会做出更坏的打算。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纠结导致心情不佳。解决方法是,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你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至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讨喜偏误
没有什么让顾客觉得你真心喜欢他更管用。(性格很像-》一类人-》不会欺骗你-》掏钱购买)所谓的传销之所以管用,靠的就是讨喜偏误。一种动物看世界的方式越像人类,我们对它们就越有好感。好感比贿赂更有效。所以,要买东西时,确信自己真的需要,顺便把销售人员看成讨厌的。
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因为,我们认为的价值=本身价值+情感价值+…。让我们放弃要比让我们囤积难得多。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要知道你所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奇迹
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这就有点像通讯录里的联系人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给你打电话,所以遇到很久不联系的突然来电话,这不是心灵感应,这是正常。
团体迷思
这是一种从众心理的特殊情况。共识有时候很危险。一个智囊团的成员通过建立错觉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团体精神"。这些错觉之一就是无限的信任:“假如。。。",但是现实中没有那么多的假如。所以,无论如何,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团队里那个唱反调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忽视概率偏误
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我们缺少对改了的直觉理解。除非概率为零。举个例子,采取措施A,死于不干净水的风险会由5%下降到2%,而使用措施B,可以将风险由1%降为0%。A还是B呢?很多人会选择错误的A,但是事实是A要比B好三倍。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不过的。
零风险偏误
人类很难区分风险。风险越大,其中包含的感情成分就越多,降低风险对我们的安慰就越小。但是很常见,我们只信任零风险。从总体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零风险没有太大的意义。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储蓄、健康、婚姻、友谊、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稀少性谬误
广告上写着"库存清货”。话筒里喊着"仅今天有售",这都示意时间的紧缺。虽然有些东西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但是这都无所谓,关键是它们稀少。我们的一个物品被人夺走了,我们就会认为失去的东西更有魅力。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关键在自己到底是要还是不要。
忽视基本概率
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你要随时提醒自己克服忽视基本概率。
赌徒谬误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力量。知道之前的结果无关紧要。除非有其它非正常因素,如抛硬币是硬币是镀锌的。一直暴涨的股票,在到达一定点位后可能依然会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它如此出色——这是一种反向的平衡效应。关键是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
锚定效应
很多时候,我们所作出的决定如就决定某件陌生产品的价值时,都会拿我们熟悉的、相近的食物去估计价值。但通常,我们也会将锚定在根本站不住脚的地方。一个对象的价值越是无法确定——房地产、公司、艺术品——就越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建议零售价"通常很高且在报价之前。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克服本能,做决定前深呼吸。
归纳法
我们大家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这是危险的。举个例子,认为不可能跌了—》买入—》继续下跌—》bankrupt。还有个例子,给1000个人预测股价,之后给对的人在预测,如此到最后,总有人会认为你每次都是对的。但是,一次例外就足以彻底否定一条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如数学中的反证法。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就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
规避损失
你看到的负面因素远比正面的多。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作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告诉人们他们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失去什么。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映敏感。
社会性懈怠
出现的原因实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但是在接力比赛中,个人的贡献确实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为什么团队会使人懒惰。它是一种我们让自己亏欠所有人的欺骗形式。但是,贡献一旦降到零会引起注意,因为那将会带来后果。团队讨论会导致做出比人们独自做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风险分摊的想法是危险的。
指数增长
我们从来都是对线性有感觉。所以,以后我们要将指数转换为线性,如每年递增7%,就是10年时间翻一番(70/7=10)。这个技巧可以用在PPT制作上。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用的。
赢家的诅咒
上市是被支付了过高价格的拍卖。你能做的就是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然后,严格的遵守它。
基本特征谬误
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了情境因素。我们总是在企业老板身上寻找业务好坏的原因,即使我们本该知道,领导才能对经济成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噗 u 变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影响力。极度关注他人源自我们过去的进化史。舞台上,人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错误的因果关系
经济图书作者和顾问经常运用错误的——或至少是未经证实的——因果关系。不仅是考研阅读,平时生活中也充满了"奇怪的"逻辑。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恰恰相反。,有时又没有。
光环效应
我们由容易得到的或特别明显的因素,自动推论到更难查明的特性。它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意识的。它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有时虽然不是很漂亮,但是却很有教益。
替代途径
它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从A到B有很多路,不同路充满着不同的困难,但是收获也不一样多,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是记住,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要忽视它的存在。
预测的错觉
社会给了不少专家预测的权利,但是由于不受约束,他们的预测对自身没有损害,代价为零,所以他们都不负责,很少正确。所以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
关联谬误
为什么有说服力的故事会误导人,因为我们会直觉地理解"和谐的"或"可信的"故事。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做重要决定时不顺从他们对你是有好处的。可是你有时候又会不相信自己所做的决定,所以你也要相信自己,大多数时候。
框架效应
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中做出不同的反应。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欢采用的方式之一。股价下跌被称为"回调”。就像金融理财产品的广告,里面的曲线总是可以一直回溯到可以形成一个尽可能漂亮的上升曲线。要看清本质,既所有(尽可能多)的因素。虽然我们永远不可能全面观察所有方面。
行动偏误
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记住,行动与成绩没有相互关系。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的人们。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
不作为偏误
故意将人杀死或者看着别人死去而不相救,我们认为前者严重,这是错误的。我们感觉故意放弃不如受谴责的主动行为严重。行动偏误是不作为偏误的一方面,而非全部。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记住,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那么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自利偏误
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外因。你要实事求是,知道自己的不足。
享乐适应症
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
- 避免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如交通等。
- 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
- 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做最爱做的事情——哪怕要付出部分收入。
- 投资友谊。
自我选择偏误
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要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择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去。你本身就是关联的。
联想偏误
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它会影响我们做决定的质量。我们不喜欢某位老师就因为他一直加课。查明他们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然后再做决定。
新手的运气
要清醒的看待问题。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不要过于自信。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试图证明自己的看法是错误的。
认知失调
这是一种极不理性的自欺欺人。就像寓索寓言中的狐狸一样,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双曲贴现
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就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